《非暴力沟通》


《非暴力沟通》,马歇尔·卢森堡著

我相信很多人看过这本书,一定会推荐给自己身边的好朋友,这的确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友爱美好,但这本书更大的价值不在于推荐给别人,是让我们自己用尊重、理解、感激、欣赏、慈悲的方式去与任何一个人沟通,不管他是否掌握非暴力沟通的技能。

本书核心观点为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,观察、感受、需要和请求。不管是与别人沟通,还是公众演讲,还是善待自己,表达愤怒,表达感激,都非常通用。不管什么时候,静下心来抽丝剥茧,会发现我们经常被冲动操控,其实沟通可以变得更温暖。

人天生热爱生命,乐于互助。用异化的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,淡化我们对自己思想,情感和行为对责任意识。尽量少用道德评判或比较的方式与人沟通,它们会蒙蔽对人对己的爱意。

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。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,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,并反驳我们。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,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。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,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。

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。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,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表达感受,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。而且在表达感受时,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。

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表达需要,对他人的指责、批评、评论以及分析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。如果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,其他人都很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。反之,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,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。

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是请求。在沟通时,我们将自己的请求讲得越清楚,就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应。不过这里需要避免把请求表达成命令,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责罚,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。如果我们清楚地表达我们无意强人所难,人们一般会相信,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而非命令。

应用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,我们可以很好的去倾听,去表达,去处理情感,去消解自责,去享受生活的热情。

倾听使我们勇于面对自己的弱点。它还可以帮助我们预防潜在的暴力,使谈话生动有趣,并了解“不”和沉默所反映的感受和需要。

非暴力沟通一个重要的应用还在于培育对自己的爱。当我们的表现不完美时,我们可以通过体会忧伤和自我宽恕,来看清个人成长的方向,以及避免自我惩罚。评价自己的行为时,我们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;这样,我们就不再依赖羞愧、内疚、恼怒或沮丧的心理来寻求改变,而让爱主导我们的学习和成长。

在生气时,批评和指责他人都无法真正传达我们的心声。如果想充分表达愤怒,我们就不能归咎于他人,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。与批评和指责他人相比,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更有可能使我们的愿望得到满足。

通过运用非暴力沟通,我们不再试图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,而是用心去了解我们的需要,这样,我们的内心将逐渐变得平和。一旦我们发现自己心底深处的愿望,并采取积极的行动,我们将会重获生活的热情。

写这么多都只是我自己的感觉,正如马歇尔书中所说,少一些评论,多一些观察,不带评论的观察才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。


◆ 插图

这些插画都画得好好,有时候成人看着小孩子画的画,感觉乱七八糟的,但那是孩子表达的方式,而且表达的内容甚至是成人难以表达的,让孩子保持好奇,就是对孩子最大的成长帮助。当然这些插画放在这里,或许还有另一个意义,每一个想法都希望被温柔以待,与人沟通可以不用那么暴力,先倾听理解,远好过盛气凌人。

妈妈心中,我是可爱的花朵。”


◆ 前言

这个世界有无数的竞争,竞争就代表着一定会存在弱肉强食,但这更多的存在于职场竞争、商业博弈,而且这也并代表需要不择手段。在生活中,怀有尊重、理解、欣赏、感激、慈悲、友情的心态去感受生活的美好,能让我们更具力量。这或许就是常说的生活与工作的一个差异吧,而且这种差异不需费尽心思去平衡,用拳头去开辟世界,张开双手去拥抱生活。

让尊重、理解、欣赏、感激、慈悲和友情,而非自私自利、贪婪、憎恨、偏见、怀疑和敌意,来主导生活。人们常说: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,为了生存,我们必须不择手段。这个观点,请恕我无法同意。


◆ 非暴力沟通的要素

观察:两只脏袜子

感受:不高兴

需要:房间整洁

请求:把脏袜子放进洗衣机

把一个看似不好解决的问题,按照这四个维度一拆解,好像也没有那么费劲。我们通常是从观察直接跳到请求,没有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,这就导致了很多不必要的关系危机。

举例来说,一位母亲可能对她处于青春期的儿子说:“费利克斯,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,我不太高兴,因为我看重整洁。”

接着,她立即提出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——具体的请求:“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放进洗衣机?”这一要素明确告知他人,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动,来满足我们。


◆ 道德评判

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,可是这种需要我们通常没有清晰明白的表达出来,不愿意与别人一起探讨这种评价的合理性,导致我们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中,而且还乐此不疲的宣泄自己的感受,其实别人又何尝不是这样评价我们自己。

如果女友想多一些体贴,那她就“太粘人了”。可是,如果我想多一些体贴,那她“冷漠得像个木头”。如果同事更关心细节,他就是“有强迫症”。反之,如果我更在乎细节,他就是“粗心大意”。


◆ 回避责任

其实当我们说“不得不”作出某一个选择的时候,我们已经做出了选择,这或许已经是此时此地我们能想到的最好的选择,而之所以表达出不得已的感受,不过是为了回避责任。就像每到公司发薪日,老板可能会说,我不得不又要给员工发薪水了,员工可能会说自己不得不又要拿那一点微薄的工资了,其实创造多少价值,获得多大报酬,这都是他们当时最好的选择。

我们对自己的思想、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。可是,人们广泛使用“不得不”这一短语。例如:“不管你是否喜欢,有些事你不得不做。”显然,这种表达方式淡化了个人责任。


“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,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。”

看到这句话,真的有种掷地有声的感觉,不管外界环境如何,我们终究是我们意识的主人,当然,选择逃避也是意识的决定,只是这对我们的成长毫无意义。

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,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。


◆ 第三章 区分观察和评论

这让我想起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的文字下乡部分对愚的描述,“乡村工作的朋友们说乡下人愚,显然不是指他们智力不及人,而是说他们知识不及人了。”就事论事,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,不带评论的观察绝对是非常高的境界。

负面标签的消极影响很明显——例如用“懒惰”和“愚蠢”这样的词形容人。然而,正面或中性的标签也会妨碍我们全面了解一个人,例如用“厨师”一词定义人。


◆ 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

我们经常用评论去夸奖或指责一个人的是非对错,并希望对方能有所接纳,而往往并不指出他们具体的行为。现在想来,真的是too young to sample。一个关键在于我们经常都不是那么善于观察,只能想到对一个人的评论,想不起来具体的行为。

接着,我们注意区分观察和评论,一起列出了校长的具体行为。例如,在全体教员会议中,校长会讲他的童年和战时经历,有时导致会议超时20分钟。我问他们是否已向校长反映问题,他们说,他们试过,但从没有提及具体行为——例如校长在会议中回忆往事。最后,他们同意,在校长参加讨论时,指出这些行为。


◆ 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

一直很难区分想法和感觉,看到具体词汇表以后,有了一点可以区分的自信,比如我能感到自信,高兴,喜悦,陶醉和满足,但我无法用想法表达他们,我感到高兴表达的是我的意识,我想要高兴则是在表达一种需求。

兴奋 喜悦 欣喜 甜蜜 精力充沛 兴高采烈

感激 感动 乐观 自信 振作 振奋 开心

高兴 快乐 愉快 幸福 陶醉 满足 欣慰 心旷神怡喜出望外

平静 自在 舒适 放松 踏实 安全 温暖 放心 无忧无虑


◆ 听到不中听的话:四种选择

我们都是我们意识的主人,任何好的感受或不好的感受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,别人从来没有让我们失望,我们只是因为没能预期的表达自己而失望。

例1:

甲:你昨晚没来令我很失望。

乙:昨晚你没来,我很失望,因为我想和你说一些烦心事。

在上面的例句中,甲认为,她的感受是由他人的行为引起的。而乙认为,她感到失望,是因为她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。


◆ 小结

我们经常碍于面子或其他原因难以启齿我们的需要,而这恰恰是非暴力沟通非常重要的四要素之一,有的观察,有了感受,可是如果无法表达出自己的需要,那就很难让别人下一次做的和自己预期方向一致,毕竟自己可能都没有想明白需要什么。

对他人的指责、批评、评论以及分析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。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,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。反之,如果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,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。


◆ 提出具体的请求

这是我们经常会陷入的误区,知道应该避免什么,但很少知道什么值得肯定。就像当别人提出一个方案,我们可以很快找出这个方案的缺点、困难和挑战,很少去关注这个方案有哪些地方有突破性的创新进展,更别说给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或行动。

在越战期间,我被邀请去参加电视辩论。晚上在家看节目的录像带时,我十分不安,因为我很不喜欢自己的辩论方式。我告诫自己:“在下一次辩论时,决不能再这么被动。”请注意,我只是提醒自己要避免出现什么,而没有提醒自己主动做些什么。


◆ 请求反馈

请求反馈和需要一定要密切结合起来,就像问“我说明白了吗”就比“你听明白了吗”更友善。

请求反馈能确保对方准确把握我们的意思。有时,问一句“我的意思清楚吗”,然后,对方表个态就足够了。


◆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

所有的观察、表达感受和表达需要,多数时候都是为了让对方能满足自己的请求。可是感觉最后在请求反馈这临门一脚才是最难的,不管前面做得多么非暴力,一旦别人把请求理解为命令,那就注定是以暴力沟通结束。

我注意到这位女士把请求和命令混为一谈。在她看来,非暴力沟通是否有用取决于她的“请求”是否能得到满足。在刚开始运用非暴力沟通时,我们也许会发现,有时我们只是在运用非暴力沟通的表达形式,而忘记了它所服务的目的。

然而,在另一些时候,即使我们以适当的方式提出请求,有些人仍会误以为是命令。特别是当我们处于强势的一方,那些曾受过权威威胁的人尤其容易作出那样的判断。


◆ 第七章 用全身心倾听

这表达了多少人的心声呀,我们总是急于提建议,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,看似在换位思考,看似为对方好,其实不过是在表达自己,让自己的想法的得到对方的认可,并希望对方按照自己的想法做,简直是不能太糟糕。下一次再遇到这种情况,不要着急做什么,先就站在那里。

有些人认为他们可以做到,实际上,绝大部分的人还不具备这种能力。”遭遇他人的痛苦时,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,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。可是,倾听意味着全心全意地体会他人的信息——这为他人充分表达痛苦创造了条件。有一句佛教格言恰如其分地描述了这种能力:“不要急着做什么,站在那里。”


当别人向我们提出一些诉求或抱怨时候,我们经常是分析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,如何避免这样的问题,我现在有一个什么样的建议可能有用,你或许可以采取什么行动解决这个问题。看似是在帮助解决问题,可惜对方可能压根就不想让你帮助你解决,对方在说出来之后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。

分析妨碍了倾听。


◆ 给他人反馈

疑问句的目的是跳出评判的封闭圈,去挖掘致使对方现在这个感受的行为,只有找到行为,才能对症下药。在自己不知道背景的情况下,疑问可以帮助我们去观察。

非暴力沟通建议我们使用疑问句来给予他人反馈。


◆ 倾听预防潜在的暴力

读了这么多案例,非暴力沟通有标准的三段式。先观察对方,比如看起来,听起来;说出对方的感受,很难过,很生气;最后推测对方的需要。然后等待对方提出请求。

别人生气时,要倾听,不要说“但是”。

“所以,我深吸了一口气,对他说,‘看起来,你真的很生气,你想有一个房间可以休息’。他大声嚷道,‘就算我是个瘾君子,我也需要尊重。没有人尊重我,气死我了。连我的父母都看不起我!我需要尊重!!!’于是,我就问他,‘得不到别人的尊重,你是不是很气愤?’”


◆ 非暴力沟通的忧伤

非暴力也可以用来与自己沟通,去观察是什么让自己不及预期,去深层体会自责的感受,并提出一些可操作的需要,剩下的就是让自己主动去响应这些请求,而不至于陷入无尽的自责痛苦之中。

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直面人生的苦难:在遇到挫折时,充分体会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。是的,感到遗憾是难免的。但它能帮助我们从经历中学习,而无须责备自己。我们意识到过去的行为违背了自己的需要及价值观,并允许这种觉察引发的情感充分流淌。一旦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,我们就会考虑如何满足它。反之,如果用苛刻的语言指责自己,我们不仅难以找到解决办法,而且容易陷于自我惩罚的痛苦中。


◆ 外衣染上墨水带来的启发

读到这里,马歇尔这种抽丝剥茧的手法让我感到一丝喜悦是怎么回事。我们经常自责自己的愚蠢,其实我们只是想照顾好自己。

幸运的是,二十分钟后,我意识到自己正在做什么。我静了下来,开始想外衣染上墨水使我什么样的需要得不到满足。我问自己:“我责备自己‘粗心’和‘愚蠢’,是想要满足什么需要呢?”

我马上就明白了,其实我是想照顾好自己:在匆忙地回应他人的请求时,要多留意自己的需要。此时,我的心情也随即发生了变化。我不再感到恼怒、羞愧和内疚,身体也一阵轻松。我体会着损失一件新外衣及忘记戴笔帽的悲哀,以及照顾好自己的强烈愿望。


◆ 用“选择做”代替“不得不”

如果说不得不做是逃避责任,那么选择做就是承担责任。而且每一次不得不,都是选择的结果,只是我们不愿意承认这是自己的选择罢了,安静下来,听听灵魂深处的声音吧。

不论你选择做什么,了解自己为什么要那样做。


◆ 深入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

我们的动机似乎都很简单,而且达到目的可以有很多选择。

为了钱

为了得到赞同

为了逃避惩罚

不想感到羞愧

为了避免内疚

为了履行职责

一旦认识到我们行为所服务的具体需要,不管实现有多困难,过程应该会是快乐的。

深入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


◆ 为什么我们会生气?

生气是因为我们把责任归咎于他人,希望对方收到惩罚,但是当对方真的受到惩罚后,我们似乎也没有预期的那么满足,甚至有一些失落。因为我们根本没有真正的去解析内心的感受和需要。

听到不中听的话时,我们有四种选择:1.责备自己;2.指责他人;3.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;4.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。当我们选择第二种反应时,我们认为别人应当认错或受罚——我相信这就是我们生气的原因。


◆ 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

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是:(1)停下来,除了呼吸,什么都别做;(2)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;(3)体会自己的需要;(4)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。

现在让我们看看非暴力沟通表达愤怒的具体步骤。首先,停下来,除了呼吸,什么都别做。我们避免采取行动去指责或惩罚对方。我们只是静静地体会自己。接着,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。例如,无意中听到某个人的谈话后,我们认为由于种族的原因自己遭到了排斥。这时,我们体会着愤怒,并留意脑海中盘旋的想法:“这太不公平了!她这是种族歧视!”我们知道,像这样的想法是尚未满足的需要的可悲表达。于是,接下来,就去了解自己想要满足的需要。如果我把某个人当作种族主义者,我的需要也许是接纳、平等、尊重或联系。


◆ 解决内心的冲突

这太重要了,错误已经发生,追究谁对说错顶多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。专注于想要的,定位错误导致的原因,如何可避免这类错误的再次发生,而且大多数人并不会主动犯错,犯错前都是因为没能很好的了解需要。

专注于我们想要做的,而不是追究错在哪里。


◆ 赞扬的动机

从表达这个过程本身就可以获得愉悦,表达自己的善意,可以让大家都开心,何乐而不为。

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表达感激时,我们只是为了庆祝他人的行为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质,而不是想得到任何回报。


◆ 小结

很多人渴望获得感激,可又不希望被公开的表达出来,当听到感激时又不自在。这种时候很有可能是表达感激的方式不太对,比如表达的是一个感受,并没有提到具体有益的行为,满足的需要自己自己都心情。

我们说出:(1)对我们有益的行为;(2)我们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;(3)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,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。

完 ~


文章作者: Boole
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源 Boole !
评论
  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