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赢》


《赢》,杰克·韦尔奇 苏茜·韦尔奇著

注:读书笔记仅做记录,可读性较差。


◆ 第1章 使命和价值观

使命和价值观不只是宏观的定义,不是大字标语,是实际工作中的准则,是制定业务目标时的方向,是遇到问题抉择时的优先级。如果一个公司有多条价值观,那最好对它们也排个优先级,如果没有,那对员工遇到问题需要抉择时就没有指导作用了。

商学院也是制造混乱的根源之一,它们经常让学生写文章,阐述使命的含义,然后对价值观进行讨论。这其实是一种极其无用的训练方法,毫无针对性。许多公司也这样来培训他们的高层管理人员,通常的做法是杜撰一条听起来很崇高的标语,并悬挂在公司大厅里。


这很像OKR中的O,设定一个目标,这个目标不是容易实现的,但是分解到具体的路径上,似乎又是可能的。并且在整个公司内部,是透明的,大家都清楚的知道要做什么,遇到问题优先级是什么。不过这时候领导人需要极高的判断力,因为领导的O定偏了,那就整个方向都偏了。

1981—1995年,我们提出的目标是成为“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企业”,让公司的每个业务领域都能在市场上占据第一名或第二名的位置,任何不能达到该要求的业务都必须整改、出售或关闭。


大公司需要建立一个自下而上通道,就像一栋楼的电梯,任何员工不必真的到达任何一层去影响公司结构,但是任何领导和员工都会坐电梯,在电梯里的言论是自由的,员工在这里亲耳听到公司的决策,领导在这里接受一线的声音。

但在规模较大的公司里,听取多方意见就要困难得多。


国内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内部结构也有一点这种感觉,赚钱的业务与花钱的业务一定要自上而下的统一在一起,而且CEO不能一边倒。

在90年代的绝大部分时间里,安达信不过是一家自己同自己较劲的公司。咨询部门一直在补贴审计部门,当然他们并不乐意这样做。同样,你可以确信审计部门对于咨询部门那种虚张声势的作风也不感冒。面对如此矛盾的状况,大家该如何回答企业的根本问题呢?“我们的使命究竟是什么?”“什么样的价值观才是最重要的?”“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样的行动纲领?”员工岗位不同,他们的答案也迥然相异。


◆ 第2章 坦诚

想到机器学习中的聚类算法,让类内的相关性很强,让类间的相关性很弱。一个优秀的公司文化是让公司内的员工信奉同一个文化价值观,奔着相同的目标,尽可能达到很好的相关性,体会公司归属感带来的优越性。

请先忘记外界的竞争吧,因为你最大的敌人就是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不良的交往方式。


坦诚直接对公司的发展来说是好事,因为它降低沟通成本,提升效率,让很多业务变得透明。可是对于个人来说可能并非全是好事,作者是美国人,在美国人看来,直截了当可能比较习以为常。但在国内,沟通是一门艺术,千万不要小觑说话的力量。

我的老板们经常告诫我不要过分直率。现在,我在GE的生涯结束了,但我要告诉你,是坦诚精神帮助GE获得了巨大的成功。


◆ 第3章 考评

我们都在追求更高的回报,可是不管是高管,经理人还是普通员工,想想自己的薪水,自己真的为企业创造了这么多的价值吗,如果自己是老板,愿意为当下自己做的事开出什么样的价格。

水平中等的孩子则要改进自己的弱项,前进一步,有时候他们做到了,并且提高了整个球队的水平。而那些不能入选的孩子通常会转移到其他的运动、嗜好之中,寻找自己喜爱和擅长的别的项目。不是人人都能够成为伟大的棒球手,也不是每个伟大的棒球手都能够成为著名的医生、计算机程序员、木匠、音乐家或者诗人。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所擅长的方面,而我也坚信,当我们找到自己最适合做的事情时,将是最快乐、最满足的。

在体育竞技场上是这样,在商业竞技场上也同样如此。

憎恨以及不憎恨该制度的原因

我可以在下面几页中详细解释很多人喜爱区别考评制度的各种原因,可是恰恰相反,我将要列出对这个制度提出的最常见的批评。


◆ 第5章 领导力

员工的成功,是让老板更成功,老板的成功,是让所有员工能成功。

在你成为领导者以前,成功只同自己的成长有关。

当你成为领导者以后,成功都同别人的成长有关。


为一件已经成功或失败的事寻找理由并不是什么高明的做法,因为在混沌的世界里,为一件已经发生了的事找理由并不难,难的是通过已知预测未知。红袜队的确是赢了,那么回测这种赢的逻辑,下一年赢的会是谁?

当波士顿红袜队终于打破了86年的魔咒,赢得职业棒球联赛的冠军时,美国人随便打开电视或者翻开报纸,都能看到关于为什么2004年是“红袜年”的事后分析。到处都充满了预示,从中场外野手约翰尼·戴蒙的发型到月食的出现!


在一个未知的领域,因为自己缺乏判别的标准,很容易被人忽悠,所以我们需要至少一技之长用以傍身,多技扩展认知地图。

“我们会认真考虑这个问题的。”他们向我保证。我是个无知的外行,爱管闲事罢了,他们只需要稍微抚慰我一番。


◆ 第6章 招聘

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,同时考虑到他人的情绪,找到自己的位子,让别人信赖。

能够控制怒火、承受压力和挫折,或者反过来,在自己功成名就的美妙时刻,能够喜悦但不失谦逊地享受成功的乐趣。成熟的人知道尊重别人的情感,他们充满自信但并不傲慢无礼。


遭遇失败挫折以后一般都会有复盘,目的不是给每个人的失误下定义,是如何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,如何未雨绸缪。

我特别喜欢那些曾经被完全击倒,却又能站起来,并且在下一个回合里能以更强的姿态出现的人。


不管是公司设定的,还是自己看到的,天花板的存在就已经限制的思维狂奔,定好方向不设限。

一条简单的法则是:在招聘员工时,不要给他们提供职业生涯的“终极职位”,


◆ 第7章 人员管理

人力资源部致力于为企业建设更加有效的人员管理机制,很好奇人力资源部的绩效考核是如何的?

牧师—父母型的人力资源负责人看得出,员工头脑中隐藏着某种等级观念——那是每家公司都有的无形的政治关系图。


非常优秀并且财务自由的人他们可能不需要金钱的奖励,但奖励他们金钱,是在另一个维度向大众赞扬他们的荣誉,因为在大众眼中,金钱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等价物。

奖牌和公众的赞扬的确是不可或缺的。但如果没有金钱,这些东西的影响力会逊色不少。


每个人本身都是独一无二的,但在具体的角色上,没有人是不可替代的,企业愿意为自己支付的成本,就是替代自己所需要的成本。

最理想的做法是,在明星离开的8小时内任命他的替代者。这个迅疾的行动会把信息明确传递给整个公司——没有人是公司离不开的,没有哪个个人能够凌驾于公司之上。


◆ 第10章 危机管理

很多名言都告诉我们不要在相同的地方摔倒两次,不过实际行动中,永远不会遇到相同的两种情况,所以要将已经犯过的错升华提炼为可转移的方法论。

寻求免疫


不要抱着这样的想法,这次失败没关系,反正也是第一次做,下次好好做一个就行。相同的事情再次尝试的成本太高,勿走回头路。

不要依赖痛苦的经验来增强你的免疫力——除非不得已而为之。


◆ 第11章 战略

谋定后动,把主线捋清楚以后就动,不要在心里把所有的可能全臆想一遍,到时候就无处下手了。

如果你想赢,那么在涉及战略的时候,就要少点沉思,而敏于行动。


不管做什么都是一个选择的过程,不只是一个我们能直接意识到的人生决择,战略选择,早上几点起床,如何与人沟通,如何安排今天的晚饭等都是选择,就连写下这条感想,拟定大意是选择,如何表达是选择,连标点符号都是选择。只是我们在尽可能的让选择合理,结果可控。

战略其实就是对如何开展竞争的问题做出清晰的选择。不管你的生意有多大,资金有多雄厚,你也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所有要求。


战略方向至少要是三维的。要有一定的长度,经常变动的方向不足以成为方向;要有一定的深度,在同行业之间形成竞争壁垒;要有一定的宽度,在资源范围内形成生态闭环。

如果大方向对头,又有一定的宽度,则战略并不需要经常改变。


◆ 第13章 有机的成长

做一个件新的事,要让做事的人知道自己做的事是重要的,因为历史没做过,很容易彷徨,由内而外的动力和外部资源一样重要。

首先,他们没有给新项目足够的投资,特别是对于业务第一线的人员。

其次,他们对新项目的前景和重要性宣传得太少。事实上,很多人不但没有为新项目的潜力欢呼,反而保持秘而不宣的态度。

最后,他们限制了新项目的自主权。


每天吃着互联网圈的瓜,给自己设定角色,想象自己遇到那种情况会怎么办,滴滴的客服,百度的公关,ofo的运营,多闪的产品经理,前面的事已经被决定,无法改变,那么从此刻开始,可以怎么做。

通常情况下,你会发现自己没有从总部获得足够的资金,也没有得到最好的人手。你需要竭尽所能去战斗!


◆ 第14章 企业并购

股市中散户之所以亏损,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这种心理的影响。最平常的就是都会有一个基准的预期,高了会跌下去,所以有点涨幅就卖掉,低了会拉起来,所以即使亏了很多也觉得很快会涨起来。卖和买的时候,明知道自己设置的值差成交价还有一段距离,但就是会很狂热的交易。

我迫不及待地付给了他们3亿美元。

我究竟在想什么?

当然,我什么都没想。这就是狂热的力量。

在名义上,我们拥有这家公司,但是该公司的意志和目标却是完全独立的。

在接下来的几年中,我们艰难前行,试图与Intersil“合并”。通常,当我们提出建议,让CEO改进其运营体系,例如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,他会把我们扔在一边。“你们不懂这个行业,让我们自己干吧,你们只需要关心季末的利润就行了。”

客气点说,这种态度并不让人愉快,对经营也没有帮助。

-–

并购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控制某一家公司,而是获得人才。收购者提供资源,让被收购者在符合收购者发展战略的主线上继续自己的业务深耕。这个大型公司内部孵化单独的攻坚项目类似,并购获得的机会比内部孵化更多,因为在取得成果前不需要付出成本,但也使得并购当时付出得更多。

我们要与“征服者综合征”做斗争,要把并购想象成获得人才宝库的机会。


◆ 第15章 六西格玛

客户心理有预期,与预期相差越小,用户越满意,如果超出预期的部分能变成新的预期,那就是进化。

六西格玛不是关于平均数的问题,而是关于方差或波动的问题,并且要在你与顾客的界面上进行改进。


◆ 第16章 合适的工作

国内这种方式并不一定可行,当窗户纸被捅破,后续做事就会有很多细腻的情感成分掺杂其中。

拿着这个条件,我跟GE摊了牌,但最后还是听从公司的劝告留了下来。当然,达成的条件是GE需要把我的薪水涨到与竞争对手的开价同等的水平。


在已有岗位上努力工作,让自己变得有价值,在获得肯定晋升的同时,也是下一个工作的砝码,不要把工作看成是被企业家奴役压榨,这是我们实现自己价值的必然路径。

如果你想寻找更好的工作,那么最快捷的方法就是在原先的岗位上干出出色的业绩。


◆ 第18章 糟糕的老板

受害者是因为某些事而处于被动地位而无法反击的托词,在精英面前,把自己表现为受害者得不到任何的同情,只会受到很多的轻视。

不管遇到多么糟糕的老板,你都不能让自己表现为一名受害者。


◆ 第19章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

眼中要有格局,不要贪图眼前的小利,看看今天的作为能为一年后自己带来什么,如果带不来本质的变化,那就把时间用来做更有用的事吧!

他们把休假日全都攒起来,他们递交的单据显示,自己在节假日里有多少个半天或者全天用来加班;他们提醒老板和同事,公司有关于加班的规定;他们是打小算盘的专家,用自己的表现一再证明,他们来这里工作并不是出于兴趣或者热情,而只是在记录工作了多长时间。

完 ~


文章作者: Boole
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源 Boole !
评论
 上一篇
决策树原理解析 决策树原理解析
决策树模型是一种描述对实例进行分类或回归的树形结构,由结点和有向边构成。
2021-01-16
下一篇 
《这就是OKR:让谷歌、亚马逊实现爆炸性增长的工作法》 《这就是OKR:让谷歌、亚马逊实现爆炸性增长的工作法》
OKR的透明能解决大企业多节点导致的信息损失问题,但透明也强迫战略执行一盘棋,是否能让业务之间像齿轮一样紧密咬合。
2021-01-02
  目录